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3位建筑大师 《返回

2017-05-25

    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建筑的迅速发展,巨大的建筑群引来了世界好强的分割,世界建筑大师和著名建筑事务所纷纷来到中国,有些还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今天天策设计给大家选取了三位老、中、青极具代表的建筑师,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建筑大师。在当今建筑设计,如何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与传统将是未来当代中国设计的重点。

1,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1917年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人民银行总裁。



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曾师从现代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后两人都是现代建筑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也是德国包豪斯走出来的一代建筑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中国银行总行,苏州博物馆等。




2,王澍
王澍祖籍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野家坡村,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王澍在建筑中所用的“瓦爿墙”都是用回收来的旧砖瓦做成的,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一直抗议建筑材料的浪费。《时代》杂志特别提到了7年前王澍用 66000块来自旧房拆毁的青瓦创作的作品《瓦园》,当时曾经引起了建筑界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并掀起了国际建筑舞台上的中国热潮。还提到了在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王澍以“衰变的穹顶”获得特别荣誉奖,成为了首位以个人名义登上该世界第一大建筑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



王澍的兴趣广泛,从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社会学到物理、数学、生物、现代文学、电影、喜剧。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代表作品有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


3,马岩松
1975年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马岩松于2004年成立MAD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及艺术作品,包括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梦露大厦”、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文化岛、朝阳公园广场、鱼缸、胡同泡泡。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RIBA国际名誉会员,2014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他任教于北京建筑大学。

2014年12月6日,马岩松荣登《时尚先生》杂志12月刊封面大片“年度先生特辑”。